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装饰石材企业战略转型的中国化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0  浏览次数:632

  原料贸易

  作为中国石材进出口的最大口岸,厦门港石材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口岸出口货柜中平均l/3是石材。2007年,厦门口岸石材进出口l030万吨,金额2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60%。

  深圳某集团以石材贸易起家,后来转向产品加工领域,但对原料贸易业务始终予以高度重视。2007年秋,该集团在福建水头滨海工业区征地200亩,建设集租赁、海关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荒料交易物流园。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原料的天然性、稀缺性,决定了石材行业不可能实行原料的“零库存”,甚至相当规模的原料储备成为市场竞争的基础性因素。而业主消费习惯的偏好性、装饰材料流行趋势的变动性,又使得石材加工企业的原料库存很容易成为一枚“定时炸弹”。这可谓石材行业所独有的一对特殊矛盾。

  经过长期跟踪和深人探讨,我们提出了原料提供的“双定位"理论:对以工程业务为主的石材加工企业而言,其荒料、大板等原料提供部门一方面要为企业自身的工程业务服务,实行内部结转价格体系;另一方面要对外经营,作为原料贸易商赢取合理利润。

  在相当程度上,市场畅销的石材品种,恰恰也是企业需求量较大的品种。而原料对外经营既可以有效控制库存风险,又可以使企业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趋势。

  产品加工

  在石材加工链条中,规格板与异型加工构成了系统工程产品;在自身产能不足时,依靠外协组织生产也司空见惯;而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降低了企业生产资源的投人风险。

  近年来,标准产品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只有产品标准化,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连锁式销售;而在以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的北美国家,标准化装饰石材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近二十年来,A公司始终坚持以工程业务为主导,在装饰石材业内树立起了不可多得的品牌竞争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形形色色的外部诱惑,近年来陆续向矿山开采、标准产品加工等领域扩张,但实效不佳。

  波士顿矩阵,见图4,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企业战略投资工具,它从行业吸引力与企业竞争力两个维度来帮助企业选择战略重点。不难理解,行业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有:行业整体规模及增长幅度、行业赢利水平、行业集中度与外部环境宽松度等;而对一个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等。

  上图表明,A公司在工程业务方面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而该产业链条的行业吸引力也相对最高,表现为品牌优势突出、深加工链条长和产品附加值高,其战略定位的逻辑推导如表3。

表3 A公司战略定位推导一览表

定位层次

范畴

选择

产业定位

装饰石材,石材,建材

装饰石材

产品定位

异型/工程板/标准产品,系统(工程)产品,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产品

商业定位

加工商/制造商/提供商/零售商

提供商

竞争定位

控制/主导/领先/优势/跟随/挣扎

领先

区域定位

区域/国内/国际/全球

国际

定位层次

范畴

选择


  最后,我们推导出A公司的战略定位:国际领先的装饰石材系统产品提供商。

  在这一战略定位指引下,A公司的资源整合要点如下:

  1.对矿山投资、标准产品等非核心业务,通过资本运作引入战略投资者,打造相对独立的运作平台。

  2.将传统的工程业务提高到系统产品高度来认识,不仅包括异型、也包括标准产品;不仅涉及内部装修,也涵盖了外装业务。而且,系统产品不是系统解决方案,不应涉足装饰设计和施工安装领域。

  3.商业形态确立为提供商而非加工商、制造商,要适时进行战略转型,由“生产主导型”彻底转化为“市场主导型”,对海内外业务实行“划区而治”,便于业务决策和客户服务更加贴近消费者。

  4.要做到国际领先,就要划分实施步骤,首先要在国内一线消费城市重点投入,做到整体领先;同时积极布局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分享其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并有效化解国内日益明显的房地产投资危机压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