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装饰石材企业战略转型的中国化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0  浏览次数:632

  第一,如何确定产业边界?

  产业边界即确定企业从事哪一产业或产业链的哪一环节,这是企业的头等大事。首先要分析行业吸引力,我们可以通过行业的规模、成长性、赢利能力、竞争格局与环境宽松度等方面,系统分析特定行业的吸引力。

  然后,要提炼“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具体方法有:将本行业内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差别之处就是关键成功因素;运用细分市场方法解剖整个行业,找出关键性的市场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

  第二,如何确定商业形态?

  不论何种行业、或某一行业中的特定环节,一般都存在着各种商业形态,如加工商、制造商、提供商、零售商和运营商等,见表1。

表1  各类商业形态对比一览表

 

主要特征

代表企业

加工商

通过“三来一补”等形式进行加工、配套,无市场体系,无自主品牌(因“贴牌"生产而被称为代工厂)

富士康(鸿海)

制造商

制造体系完整并有相当规模,自有市场渠道,但仅销售自产产品,产品品牌及商业品牌有一定影响

波音飞机、徐工机械

提供商

品牌影响大,产品开发能力强,掌握价值链关键环节,市场渠道完整,对代工合作厂商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华为技术公司

美国高通公司

运营商

商业品牌有相当影响力,掌握产业链终端环节,市场渠道完整

中国电信

流通商

以商品流通、转手贸易为主,掌握客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无制造能力,有市场通路;零售商有一定的商业品牌,代理商无品牌

零售商沃尔玛

分销商神州数码

  要为商业形态正确定位,除了必须尽量贴近终端消费市场、掌握价值链关键环节和重视企业品牌建设之外,还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客观评估资源与能力状况,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提炼归纳。

  第三,如何确定竞争地位?

  在长期的咨询实践中,金海湾咨询对竞争地位理论进行了多次改进,使之更加系统化及可量化,见表2。

表2  金海湾竞争地位划分一览表

排序

行业地位

市场占有率

综合评分

行业作用

l

控制地位

50%以上

9~10

决定游戏规则

2

主导地位

30~49%

8~9

决定产品价格

3

领先地位

第一位(15%以上)

7~8

影响行业趋势

4

优势地位

第一梯队(8%以上)

6~7

影响行业格局

5

维持地位

 

4~5

代表竞争烈度

6

挣扎地位

 

1~3

代表行业生态

  注:市场占有率为代表性数据且不可教条化,综合评分为10份制。

  不少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由于采取了不正确的竞争定位而狼狈不堪。

  三、装饰石材业的战略定位

  让我们系统分析一下石材行业的产业链,它实际上是由开采、贸易和加工等三大链条组成;而且,三大链条的商业模式各有不同、核心竞争力明显有别,见图3。

  

  矿山开采

  众所周知,石材的天然性决定了其稀缺性和一定陧度上的价格不可比性,因而矿山资源的升值潜力是非常明显的。同时,由于国家对资源开采管理的滞后性、非规范性,导致矿山开采的进入成本极低;但其长期代价不可低估,突出表现为产权完整的保护度较低。

  在设备装备及生产管理水平方面,我国石材加工企业已逐步与国际接轨,进军矿山开采领域成为一股风潮,甚至可谓前赴后继。但是,石材加工企业在矿山投资领域真正取得成功的可谓凤毛麟角,以下深层次原因不可忽视:

  第一,矿山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投资企业的本土化。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在所难免。因此,不论是在开矿权的取得代价,还是环保治理的投入压力、周边居民的冲突成本等方面,本土化企业拥有突出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优势。因此,借助资本优势的外来企业投资矿山最好采取合作方式,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

  第二,矿山投资的风险高、成功概率低,需要有战略性的长期眼光。

  天然石材具有品质不稳定性,矿山价值的判断的确难以把握。更重要的是,由于石材原料的非标准化、非通用性,矿山投资的品种决策非常关键,市场不流行或与自身加工能力不匹配的品种,往往不仅一定时期内难以增殖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另外,如果说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成本以百万元计,真正开采则要以千万元计;而要彻底控制一个矿山的开采规模、控制一个品种的市场价格的话,则可能要数以亿元计了。

  正因为如此,国内现有6000多家矿山和采矿点,年开采能力达3000万吨以上,由于“散、小、乱”所带来的无序开采、恶性竞争,而导致好资源卖不出好价格的现象屡见不鲜。

  以石材加工业的投资回报速度,来评判矿山开采领域的投资效益,显然是不公平、不对等的。

  第三,石材行业带有资源制约性,但加工企业本质上却非资源制约型而是资源依赖型。企业与行业不是同一概念,但许多人在行业特征判断时却发生了混淆。

  没有天然石材资源就没有石材行业,行业整体上无疑属于资源制约性。但对加工企业而言,显然不可能掌握所有品种的矿山;即使不掌握市场畅销品种,虽然竞争优势受一定影响,但以供应链速度优势也可以抗衡矿山投资沉淀或原料囤积劣势,何况荒料交易市场方兴未艾。另外,天下工程无穷多,企业何必孜孜以求于某项重点工程?

  说到底,石材矿山属于开采业,与下游的商业贸易与产品加工业明显不同。

  从国外情况来看,矿山开采业主的加工制造能力均不强;反之,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矿山投资也非战略重点。而国内坚持矿山开采与加工制造齐头并进的企业,往往顾此失彼,投资效益普遍不理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