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矿区变景区,重现生态美 ——永定矿山修复转型观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8  浏览次数:446
核心提示:近日,福能煤矿博物馆开工仪式在龙岩永定区培丰镇举行,这是我省首家以煤矿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公园——福能矿山公园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将封闭的煤矿,改造成供游人参观旅游的美丽景区,这样的转变源于近年来永定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转型工程。


永定区洪山乡洪山饰面石材矿山实现全面复绿

近日,福能煤矿博物馆开工仪式在龙岩永定区培丰镇举行,这是我省首家以煤矿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公园——福能矿山公园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将封闭的煤矿,改造成供游人参观旅游的美丽景区,这样的转变源于近年来永定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转型工程。

永定矿产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的矿产区,多年的矿山开采,环境日益遭受破坏。近年来,永定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积极实施“绿满青山”工程,一批批复绿项目成效初显,累计实现复绿面积83万多平方米。如今,裸露的山体披上了绿装,一片片绿茵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一个产煤村的蜕变

龙潭镇枫林村曾是永定最大的矿产资源村之一,多年的煤矿开采,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然而生态环境却遭受严重破坏。2013年以来,龙潭境内大量煤矿被关闭,枫林村在煤矿封采后,长期采煤留下的“后遗症”也随之显现。

“高峰时期,全村大大小小的煤硐就有200多个,而封闭后留下的废弃煤台、煤硐等不仅破坏环境,影响村容村貌,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枫林村党支部书记严胜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加大了对废弃矿区的整治修复,去年至今年1月,枫林村积极开展整治拆除废弃煤台行动,累计拆除面积3万多平方米,“下一步将重新修复这些被破坏地方的生态环境”。

“现在水清了,山绿了,空气也好了,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对于矿区生态修复带来的转变,枫林村村委会主任严德钦感同身受。高峰时期严德钦拥有3个煤硐,2012年他关闭最后一个煤硐,转型尝试做生态农业,先后种植百香果、树葡萄、茂谷柑等果树100多亩,如今通过出售果实、树苗等,实现年均纯收入2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近40户村民也跟着发展水果种植。下一阶段,严德钦计划带领村民们延长产品链做果肉深加工,成立专业合作社,把水果产业做强做大。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枫林村漫山遍野枫树成林,这是许多村民儿时的记忆,如今往昔的盛景不复存在。去年,枫林村发起“枫叶飘香 林海红情 矿区修复公益众筹”项目,通过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累计众筹16万元,准备在村里种植万棵红枫。“目的就是恢复因煤矿开采和砍伐而受到破坏的枫叶林。”严胜说,村里还注册成立了枫林旅游公司,未来准备走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

从1988年起,龙潭镇开始大规模煤矿开采,使得辖域“墨汁水”“光头山”现象比比皆是。近年来,龙潭镇通过大力开展矿区复绿,曾经矿碴堆积、漫天扬尘的矿山、尾矿库如今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山坡植被,全镇森林覆盖率也从2010年的65.6%提升至目前的72.3%,辖区7个村中龙潭、上西、上寨、枫林4个村已被评为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

矿区变景区,打造特色小镇

4月13日,我们在永定区培丰镇培丰煤矿看到,福能煤矿博物馆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现场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这是福能矿山公园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博物馆主体工程将于2019年2月竣工,2020年展陈对外开放。”福能煤电公司前期办主任黄伟铭介绍,福能矿山公园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是我省首家以煤矿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公园。公园主要包括煤矿博物馆、地上景观和井下探秘游三大部分,将建设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题,以矿业发展历史为脉络,以公园内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基础,融合矿山文化、客家文化、生态休闲等要素为一体的矿山工业旅游景区。

据了解,培丰煤矿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高峰年产18万吨,受长期开采,煤矿资源枯竭、国家去产能背景及市场环境等影响,于2015年底彻底关闭。随着福能矿山公园项目的落地,未来培丰煤矿也将重焕新生。

“福能矿山公园旨在保留煤矿的历史与文化,建成后将成为集中展示福建煤矿、煤炭开采历程的重要平台,对矿区修复转型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黄伟铭说,围绕福能矿山公园,未来还将规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700亩的福能培丰绿色小镇——集矿山工业旅游、养生休闲度假、绿色生态、健康医护养老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将封闭的矿区改造成旅游景区,为煤矿区生态修复转型提供了借鉴和思路。“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省对去煤炭产能的力度不断加大,逐步退出煤炭开采大势所趋,探索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被列入议程。”永定区煤炭管理局副局长吴福宏介绍,自2012年起,全区共关闭持证煤矿30家(年产量9万吨以下),目前保留22家持证煤矿企业。同时,重点对煤矿关闭退出后工业广场及建筑物的再利用和改造,除将培丰煤矿改造建设成煤矿开采博物馆,还探讨将靠近集镇的煤矿工业广场改造成养老福利院、利用关闭后煤矿道路和工业广场大力发展农林经济、果蔬种植业和家禽养殖业、农家乐等,进一步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发展为绿色经济。

“复绿工程”,绿满青山

永定矿产资源丰富,除储量最大的煤矿外,还包括石矿、稀土矿等。靠山吃山的永定矿业,在给地方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全区有超百万平方米的矿区面积待修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永定区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管理股股长郑泉昌介绍,为推进全区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2017年永定区政府下发《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矿山(特别是煤矸石裸露)的复绿工作,针对关闭、废弃矿山、裸露煤矸石、弃渣场等进行治理,并强化永定石板材行业污染整治,积极实施“绿满青山”提升工程、“青山挂白”治理工程。

通过发出限期治理通知书、签订矿山企业复绿承诺书、约谈复绿进度滞后的矿山业主、指定专人包矿督促整改等手段,一批批复绿项目成效明显:

累计投入2300余万元,加快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包括对抚市溪流域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行连片综合治理,恢复工业场地、矿区道路的植被;完成培丰-富岭-瓦窑坪-东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清除煤矸石11.5万立方米,实现植被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治理高陂石螺岐建筑石场和城郊中坑采石场,完成废弃石场“青山挂白”治理项目。此外,投入1000余万元,实现洪山、峰市饰面石材矿山的全面复绿,累计覆土47万多平方米,种草种树面积44万多平方米,种树近16万余棵,播撒草籽1.2万余斤,清理废石料1万余立方米。各个石板材矿山塘口的堆渣场已基本完成覆土、种草、种树,“青山挂白”现象大为改观;完成永定全区煤矿清理矿渣(煤矸石)63600余立方米、覆土69200余平方米、种树15500余棵、种草64700余平方米。

如今,永定矿区生态环保得到有效治理,矿山植被恢复成效初显,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福建煤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