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协会资讯 » 正文

省博画像艺术展重现两汉“石上史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8  浏览次数:205
核心提示:11月14日,由广东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南阳汉画馆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协办的“雕画乾坤—汉代画像艺术中的世俗百态”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分为“缤纷的生活”和“浪漫的企盼”两个单元,展出实物和拓片100余件(套)。展期将持续至明年3月1日。
       11月14日,由广东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南阳汉画馆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协办的“雕画乾坤—汉代画像艺术中的世俗百态”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分为“缤纷的生活”和“浪漫的企盼”两个单元,展出实物和拓片100余件(套)。展期将持续至明年3月1日。

汉代画像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在中国艺术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绣像的汉代史”和“石上史诗”。画像石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现力展现了汉帝国辽阔的疆土、宏伟的山川、繁华的都邑、富足的物产以及贵族阶层的奢靡生活。同时,还表现了水陆攻战、教化人伦和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全方位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综合状况。

画像石、画像砖盛行于汉代,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或庙阙等建筑上雕刻、模印画像的建筑构件。汉代人深受“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和厚葬礼俗所影响,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以画像的形式保留在墓葬、祠堂中,祈望故去的先人能够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千载以前的世间百态,也被以凿代笔的工匠们凝固在砖石之间。

展场里的《牛耕图》、《罟鱼图》、《田猎》,就是先民从事生产工作的真实写照。在《牛耕图》中,二牛拉一犁,农夫扶犁耕地,一名小童紧跟其后在垄沟播种,还有一人为家人送饭送水,画面有静有动,布局紧凑,意趣浓郁。而《罟鱼图》、《田猎》都给狩猎场景作出了生动描写,仓皇出逃的野兽动感十足。无论从历史研究还是从艺术角度去看,这些作品都是弥足珍贵的瑰宝。

“派头”最大的画像作品,则非《车骑出行图》拓片莫属。这组画像原本由8块石材拼接而成,纵高45cm,横长1120cm,刻画了贵族连车列骑的出行场面、宴饮百戏和乐舞的场面。车马行列共有83人、12辆车、56匹马,充分展现了汉代贵族的奢华生活。《迎宾宴饮》一图同样场面浩大。下格画中主人正在高大的子母阙前揖客致礼,身边停放着轺车和大车;而上格画中厅堂帷幕高悬,几案上摆放着酒具,男女主宾欢聚之情,溢于画面。

本次展览由多家文博单位共同参与,集中展示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各具特色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同时也增加了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汉代器物。参观者可在展场内欣赏平面图画的同时,感受到更为立体的汉代气息。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分布区域主要有三,分别是:河南南阳、鄂北地区;山东、苏北、皖北地区;巴蜀、陕西、晋北地区。由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地域风貌不同,画像艺术在艺术风格和表现题材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色。而这三大区片风格独到的画像艺术作品,在本次联展中散发出各自动人的风情。

展览期间,为便于参与者领略汉代艺术的无限魅力,省博还在展厅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推出了“昨日重现—创意汉画像DIY”互动活动。活动主要针对6-13周岁的青少年。活动时间分别定于11月16日、23日、30日下午,观众可通过省博的网站、微博、微信预约参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