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统石雕手艺面临断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18  浏览次数:288
核心提示:村里的石雕工艺正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辈一辈地延续着。那时候,石材作品都要靠手工完成。

 在凌海市石山石材市场,记者见到地面上厚厚的一层粉尘,这是石材在加工过程中掉落的。干活儿的石匠无一不是满身粉尘,在刺耳的切割声和打磨声中劳作着。记者走进一家并不大的院子,一位50多岁的石匠在石头中低腰干着活儿。记者上前打听,师傅姓郭,做石匠有30多年了。和郭师傅聊起来之后,一个鲜为人知的石匠世界逐渐显露出来,竟也丰富细腻,独特非常。

  做了半辈子的石匠,郭师傅每天都在刺耳的声音中和石头打着交道,因此耳朵有点“背”。和他沟通,记者得刻意放大嗓门说话。郭师傅说,石匠这行当,在人们眼中是体力活儿、粗活儿,“属于蛮汉干的活儿。”殊不知,除此之外,它也属于技术活儿,更讲究精益求精。据郭师傅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石山镇超过一半的人家都有石匠。可以说,石匠“一抓一大把”。村里的石雕工艺正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辈一辈地延续着。那时候,石材作品都要靠手工完成。

  郭师傅讲述了他手工雕刻一对石狮的全过程。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位石匠雕刻一对石狮要花上整整一年。从第一个步骤“开料”开始,到石匠从山上采石得经过仔细衡量,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握尺寸,最大限度节约石材。采石之后,第二个程序就是“打荒”。所谓“打荒”,就是石匠们用小锤和錾子,一下一下地在石料上雕凿,这个过程类似画画的“勾画轮廓”,这个程序,一位匠人需要忙活10多天,这个程序完成后,一尊石狮就有了基本轮廓。第三个步骤就是“剁斧”。所谓“剁斧”,就是用钢斧将勾画好的石狮轮廓上的錾子痕迹剁平,让整个轮廓更为流畅平滑。这个过程需要7到10天。第四个步骤是成型。这也是最为关键、最为精细、耗时最长的一个步骤。这个步骤所使用的工具是一把钢扁子和一把小锤子。石匠们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和模型,历时三至四个月,才最后完工。在这个步骤中,石匠需要一点一点地在石料上雕凿,每一锤都小心翼翼,因为石料雕刻和打铁、木工活儿以及泥塑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一个细微的部位雕凿失误,将导致整个程序不可挽回的失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就是石狮嘴中所含的石珠子。在狮嘴基本成型以后,石匠们就开始小心翼翼地雕凿嘴中的石珠子。在这个过程中,石匠所用的钢扁子是最为精细的工具,石匠们需要全神贯注一寸一寸地雕凿。“我们石匠的世界始终是石头的世界,得靠揣摩和运用。”郭师傅说,“认”料很重要,像石质坚韧、干燥的石头为上料,最宜制作成各种东西,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镇上的石雕事业达到了顶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科技的迅猛发展,村民们的观念不断地开放,原本只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从事石雕的局面发生了变化。石匠不再是单一的铁锤叮当响的职业了,现代浪潮下的石匠业早已旧貌“变”新颜。据郭师傅介绍,现在市场需求改变了往日模式,竞争不允许他们“磨洋工”,他们得批量进回上好的石料,再用电动工具代替传统工具对石料进行“改造”,传统的砸、刻、削、镂、铲、磨,因科技越来越先进。现在每道工序都有了各自的电动工具,往日钢钎撞击石头的火花,现在变成了石屑漫天飞扬,往日“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变成了电动工具的轰鸣。

  他们要快速制作产品,争取短时间有顾客上门。

  新工具带来手法的变化,新观念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的变化。据了解,受市场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石匠业现在已经出现了断层。据郭师傅讲,过去人们常说“铁匠黑,木匠白,石匠见天抡大锤。”干石匠的人说这话的时候总是流露出一种非常自豪的表情,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看不上见天抡大锤的石匠了。目前依旧从事石雕的石匠屈指可数,30岁以下的年轻石匠已经没有了。因为手艺稀缺,工时涨价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如果石雕手艺就此断代,我们也心中有愧啊!”提起这个话题,郭师傅如此感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