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石材的梦想与突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19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16
核心提示: 花溪区石板镇合朋村,这个贵阳市郊最普通不过的乡村,因石材产业园的开工建设,成为国内外石材行业关注焦点。  贵阳金石石材
          花溪区石板镇合朋村,这个贵阳市郊最普通不过的乡村,因石材产业园的开工建设,成为国内外石材行业关注焦点。

  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的规划蓝图,带给我们无限惊喜:贵州从昔日单一的石材资源外销地区的尴尬局面突围求变,要打造国内一流石材产业航母。几乎是一夜间,这片无名小村的土地上,正在悄然间改变国内石材产业格局。

  这个承载了贵州石材产业转身图强的工业园,每天都在以超乎想象的建设速度推进。在我省“工业强省”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大背景下,园区工程项目超常规推进背后有三股力量,官方层面的战略发展、投资者的未来信心以及来自民间的期盼。

  谋变:对荒料外流说不

  和大理石深加工打了20年交道的许平,是在无意中得知每天从他手中打磨出来的“中国米黄”,最初的荒料竟然是来自他的家乡安顺镇宁。

  上世纪90年代初,许平南下广州云浮打工,很快被这里精美的石材吸引,并在当地一家石材企业做加工师傅。

  5年前的一天,正在工厂打磨石料的许平,突然发现一辆卸载荒料的贵州籍货车,家乡的亲近感促使他上前和驾驶员聊天。这一问,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家乡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被运到这里后,稍作加工打磨后就身价倍增。

  许平特地留个心眼,说服驾驶员带他回家探个究竟。眼前一幕把他震住了:一座并不起眼的山上,布满了各种开采机械,运送货车忙碌其中,源源不断地把荒料输往各处。

  在石材行业摸爬多年的许平,对石材深加工各种工艺流程已是了如指掌。发现家乡丰富的石材资源,让他萌生一个想法:能否找一个合伙人投资创业,他主要提供加工技术。

  但打听下来,他失望了。不仅如此,他计划就在家乡能找一家石材加工企业就近打工,找了一圈下来,才发现贵州并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且大多停留在粗加工阶段。

  贵州作为大理石的重要产地,各类石材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超过30亿立方米,排在国内前列,仅贵阳花溪区,各类石材资源储存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并且品质优良,比如木化石米黄、羊艾米黄、琥珀玉、海贝花、灰木纹等品种响誉海内外,国家大剧院也采用贵州产大理石“海贝花”。

  然而,贵州石材面临着加工水平整体不高,主要以出售原料和少量的毛坯粗板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许平碰到的这种尴尬,贵州金石联创工业地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如祥则了解更多。

  在没加盟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区内这家刚组建的本土企业以前,学地质出身的他,全省四处寻找大理石矿,在省内72个产矿县中,他一共帮助了60多个初级的荒料加工厂。

  “至少90%以上的荒料,都被福建广东两地的商人运走,最多只在当地进行附加值不很大的粗加工环节。”田如祥说,平均100块钱一平方米的原料石头,经外省厂商加工,价格到300元至600元一平方米。资源不但浪费严重,优势资源还不能形成优势产业。

  田如祥说,荒料深加工背后价格差的巨大玄机,是在福建和广东两地石材商的一次内讧中被曝出来,这深深刺激了他。和田如祥一样,把目光投向石材领域最早的一批贵州商人,开始小规模地深加工尝试,对荒料外流现象说不。

  缘起:偶然背后的必然

  作为贵阳市精心打造的第10个工业园区,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的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贵阳市政协经济科技委主任郑浩吾说,大约是在去年6月份,他陪着市政协主席陈石到位于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的结对帮扶点。

  途中路过石板镇合朋村时,陈石突然发现旁边的一家石材加工企业,于是决定停车前往探访。郑浩吾说,事实上这次探访也并非完全偶然,当时陈石正在四处准备为金阳新区找一批城市石雕。

  敲开这家紧闭大门的本地企业后,和企业主交流下来,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兴奋点:贵阳近几年的城市大发展,迅速催生了装饰石材的市场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贵阳周边就有丰富的石材荒料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石板镇因蕴藏丰富石材资源而得名,也是花溪最早利用石材资源的地方。从业人员有近2000人,长期形成的石材加工业从业习惯,民间发展石材产业的急切愿望和相对完善的加工技术,为加快发展石材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月3日,我们的可行性报告到了市委书记李军的办公桌上。”郑浩吾说,李书记很快批示,要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好可视范围内森林植被等前提下,发展石材产业。

  郑浩吾说,大约近一个月后,他看到了市长袁周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批示。“从批示中可以看出来,应该在此之前,市里已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考虑。”郑浩吾说。

  市里最终定下的园区规划宏图,远远超出了最初郑浩吾做一个实现产业聚集的特色园区设想。而是打破行政规划,建起一个由石材生产加工区、石材机械辅材区、仓储物流区、研发中心以及服务区。

  由此应运而生的产业园,最终目的是要带动金竹石板两镇相邻片区的城镇化建设。

  转身:突围的自信和勇气

  贵州石材产业开始转身图强,第一次向落后格局发出挑战,算起来应该是在2008年11月广州云浮举行的亚洲石材展销会上。

  “以前,我们看贵州贫瘠的丘壑山川,心里总会一种穷山恶水的自卑感。”土生土长的贵阳人刘有康说,除非下面有煤、磷、铝等矿产的地方,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一次偶然和贵州丰富的石材结缘让他很兴奋,这些被长期忽视的石头,在贵阳的城市建设中将大有作为。

  刘有康选在石板镇开办名为贵州黔源矿业的石材企业后,发现广东、福建等地的石材商们将出自贵州的石料低价收购运走,冠以广东福建甚至欧洲的石材高价出售。而作为主要产区,贵州原产石材的牌子却无人知晓。

  “自家的东西,被生生说成是别人的,这多少有些受辱的感觉。”刘有康说,他和当地另外几位石材企业,决定利用亚洲石材展销会这个平台,对这种不地道的行为好好出口气。

  于是,在展览会上出现了这样的对立场面:与不注明产地和价格“潜规则”的展位相比,刘有康将所有产自贵州的石材,醒目地标明产自贵州某地,同时标出低得多的价格。这引起国内外客商的兴趣,贵州石材也乘机得以正名。当地石材商大为震惊。

  与石材产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广东、福建和山东等地相比,贵阳石材产业的崛起,全凭本地几个企业家不可能完成。“虽然来自贵阳周边的订单也有不少,但整个市场做不大,最终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刘有康说,和其他本土企业相比,都面临着做大做强的困局。

  于是贵阳石材产业要转身图强,建立石材产业园在本地企业间也是呼之欲出。几乎与此同时,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在2010年11月12日正式开工。园区发展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建设模式,充分调动了民间资本和当地群众积极性。

  在贵阳10个产业园中,也是第一出现不设立官方性质管委会和主任的园区,企业真正成为园区创业主人,依靠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这意味着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效率,让有限的资源有更多产出,体现新园区的智慧和激情。

  有意思的是,这个全新的石材产业园,不仅成为本地企业青睐对象,更是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的热点,其中包括多家专业大型石材企业。在产业园正式动工前一天的签约仪式上,就有20多家企业共计搭成24.4亿元的投资金额。

  “我们是把这里当成第二次创业,是新的一轮太阳升起的地方。”阳和石材集团总经理叶涛说。无论是贵州省确立的发展战略,还是当地干部群众对园区的热情和信心,都让他看到不一样的贵州面貌和速度。

  而随着这些聚集于福建广东等石材产业发达地区的企业,纷纷把视线转向这里。迅速建成中的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正在悄然间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但要真正打响贵州石材,成为业内数一数二的品牌,还有不少挑战和很长的路要走。”刘有康说。

  追寻:石材产业的梦想

  相关市场调查显示: 2010年,贵阳周边区域石材需求量约为200万平方。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成为贵阳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随着园区二期项目的动工,产业园建设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像掉在金窝窝里,我们直到现在才意识到,如今又遇到很好的机会,再也不能耽搁了,更不能错过机会。”作为园区内第四服务工作队的负责人,郑浩吾认为,园区工程项目超常规推进背后的力量,有省、市高层领导的战略东风、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来自民间的期盼。

  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汇聚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家先进企业;南来北往的商客络绎不绝,在这里追逐石材带来的财富梦想;带动一个百万产值贵阳市郊小镇,或在一年内跨入百亿乡镇行列……

  站在还是一片杂乱的建设工地上,石板镇党委书记吴同恒说,这样的一个畅想会在未来几年内逐一实现。通过建设工业园,形成以石材为核心的产业园,最终发展小城镇,成为全省石材产业发展的辐射源和龙头,是设立这个产业园的终极目标。

  对于石板镇这个相对落后的市郊小镇来说,一个百亿园区在辖区内的兴起,园区建设发展将是一个重要契机,强有力地延伸相关产业链,带动金石片区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而承载着贵州石材产业转身图强的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在“工业强省”东风中已正式启航。它在带动园区沿线的旅游发展、吸纳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等方面,所能发挥能量和展现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关键词: 贵州,石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